內容簡介:
在這裡,表演者 (Performer) 就是行者,行動中人,修行人,譬如教士、戰士或智者。葛羅托斯基的〈表演者〉這篇宣言,乃至整個「藝乘」,其宗旨可以古儒橫渠先生的四句真言來覆頌︰
為天地立心︰這個心就是「覺性」,六祖慧能說的「自性」,《奧義書》上說的「旁觀的鳥」,亦即藏密或多瑪斯福音所傳的「動即靜」。
-
為生民立命︰命就是「過程」,從不知不覺地活著──其特徵即自以為是「醒著」──到中夜覺寤的過程。你的行住坐臥不要違背這個「過程」,有一天就會真的醒過來。
-
為往聖繼絕學︰對葛氏而言,往聖就是史坦尼斯拉夫斯基、拉曼拿尊者、孟買大君、愛克哈特等等。他們都在自己的時空場域宣說︰醒來。然而,道成之後也多成了絕學。
-
為萬世開太平︰什麼萬世?什麼太平?啊,當下(「覺性」)即是,你就是 (That Thou Art)!
當然,《藝乘三部曲︰覺性如何圓滿?》這本小書不是為古人加註,而是以藝乘核心的「身體行動方法」 (Method of Physical Actions) 來劍及履及,教現實成為理想,理念化作實相。
作者介紹:
鍾明德
紐約大學戲劇博士,國立臺北藝術大學,歷年著作《OM:泛唱作為藝乘》(2007)、《神聖的藝術:葛羅托斯基的創作方法研究》(2001)、《舞蹈:劉紹爐的舞蹈路徑與方法》(1999)、《小劇場運動史》(1999)、《繼續前衛:尋找整體藝術及當代文化》(1997)、《現代戲劇講座:從寫實主義到後現代主義》(1995)、《補天:麵包與傀儡劇場在臺灣》(1994)、《在後現代主義的雜音中》(1989)、《紐約檔案》(1989)、《從馬哈/薩德道馬哈臺北》(1988)等書。
內容試讀:
前言
「藝乘三部曲」是過去三、四年間自己自動形成的。我不單沒有寫書的衝動,甚至連最開始的「結案」報告也是被《長庚人文社會學報》高明的執事們首先給逼出來的。在這個「答客問」中我一直在強調「不得不寫」這個因素,乃因為打從矮靈祭的「動即靜」體悟之後,我直覺地知道:「群居於道業無益,發表對修行有害。」葛氏和佛門都不贊成非必要地談論自己的工作心得,後者甚至將修行成果的公開懸為戒禁。
另一個跟「自動書寫」有關的事實層面,也許也值得在此一併釐清:這三個單篇論文都有花一兩個月的時間做資料蒐集、查證,很小心地完成「論文寫作大綱」。可是,真正的書寫與完成卻總是出乎意料之外: 跟葛氏所述說的某種「出神的技術」相彷彿,只要我開始坐下來動筆之後,三、四天之內即能進入某種史坦尼斯拉夫斯基所謂的「創意/靈感狀態」,愈寫愈順愈快,直到它自己嘎然結束。除了第二部曲的結尾部分曾經改寫之外,其餘幾乎沒做什麼段落或甚至文意的更動。
第三部曲的結論則完全不是事先規劃的,該文的「寫作大綱」主力原放在很學術性地剖析葛氏的「藝乘」大業是否完成了?或者,為何無法完成?結果,論文寫到一半,原本足足兩整節的大哉問只用了兩段和兩個註腳即交代過去,結論反而是非常圓滿地對葛氏進行由衷的禮讚:是的,覺性可以圓滿。
這就是我無意間學會了的「自動書寫」,也就是整本書的主要內容之一︰真正的原創性來自於自性(覺性),不是你自己。
史坦尼斯拉夫斯基因此說︰「愛你心中的藝術,不是藝術中的你。」
葛氏說︰付出你自己。
|